大家去看了荻達寓見 diida ART BOX的荒井良二展了嗎?上週末終於抽出時間去看,覺得很棒。三個展區配合各自的空間設計成完全不同風格的展覽,空間的共鳴讓畫作本身變得更為強烈,現場播放的山形藝術季的音樂也非常好聽,可惜太晚去已經賣完了。展覽延期到1/27號,還有兩個週末,不用飛到日本就可以看到藝術季等級的作品,非常值得。
展覽名稱叫做「想像的旅行」,荒井很喜歡用「じゃあにぃ(journey)」這個詞,官網叫做「日常じゃあにぃ」,NHK的節目叫「荒井良二の絵本じゃあにぃ」,隨筆集叫「ぼくの絵本じゃあにぃ(我的繪本旅程)」,山形藝術季叫「山形じゃあにぃ」(怎麼好像很方便!?)。也許對他來說,生活和創作都像是一趟旅程,而在他的作品中,我們也可以做一場想像的旅行。
身為一個熱愛隨筆集的人,當然也買了荒井的《我的繪本旅程》,而且喜歡到多年前還譯了試譯稿投出版社,可惜石沈大海。現在看還是覺得很棒,挖出來分享給大家。不覺得序就很吸引人嗎!而且這本書不像一般隨筆是談日常生活,而是扎實地整理了許多創作繪本的想法,希望有天能遇到願意出版的出版社嘍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前言
大家好,我是荒井良二。
雖然我常被介紹為「繪本作家荒井良二」,但我也畫插畫,也辦演唱會,也會創作美術作品。
所以,我覺得自己比較適合稱作是「也會做繪本的荒井良二」。
當然對我而言,繪本毫無疑問的是一種很特別的表現方式。實際創作了一百本以上的繪本之後,我又重新感受到這件事。
所以我想藉著這本書談談以往很少提到的我創作繪本的方法,和隱藏在繪本裡的想法。
也希望平常不太常閱讀繪本的人,能藉著這個機會體會到繪本擁有的魅力和樂趣。
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認為繪本是「寫給小孩看」或是「用來教育小孩」的書,我覺得相當可惜。
當然現實生活中還是會需要「對小孩有用的繪本」,但是繪本應該是可以用更自由的方式享受的東西。
我喜歡的繪本作家瑪格莉特.懷絲.布朗曾經說過,「童書創作者創作的是對人們而言具有開放性的事物」,我非常認同這句話。
如果只是小孩也能容易閱讀的故事或容易理解的訊息,還稱不上是繪本。
我大部份的創作都和這個想法完全相反,所以常常被說「小孩子看不懂吧」。
但這種說法對小孩而言實在有點失禮。我小時候非常討厭被當做小孩子。比起被套上大人眼中「給小孩用的東西」,小孩們其實更想要往前方邁進。
如果一開始就被這種想法綁住,繪本的樂趣感覺上就少了一大半。
我覺得反而是自由到讓「屬於小孩」和「屬於大人」的框架完全消失的東西才是繪本,也才是繪本真正的魅力。
當然我也許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,不過我想試著介紹這些年來我思考了哪些事情,以及用什麼方法在創造繪本。
但繪本其實是藉著讀者的想像力而成立的東西。所以我覺得閱讀的人自由的想像玩耍在其中就好。也就是說,其實書已經交給讀者了,再去說明什麼好像沒什麼必要。
不過,如果有人看了這本書之後覺得,「哎呀,這麼說也有道理」,我還是會很高興的。
那麼,請跟著我一起踏上「繪本旅程」吧。